相关内容列表:
猩红热防控知识

作者(来源):[暂无]    

猩红热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1.潜伏期一般为2~5天。起病急骤,早期以发热、咽痛、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

2. 初起即发热,体温为38~40℃不等,伴有咽痛,影响吞咽或伴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白色渗出物,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隆起,如同杨梅,故有“杨梅舌”之称。出疹期间继续发热,皮疹遍及全身后体温逐渐下降。

3.在起病12小时内出疹。皮疹先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很快全身都出疹,为细小猩红色丘疹,呈鸡皮样,皮疹密集,皮疹间呈一片红晕,用手指按压,可使红晕暂褪呈苍白色,松手后很快恢复原状;面部皮肤见红晕但不见皮疹,口唇四周皮肤苍白,肘、腹股沟等地方皮疹密集形成横纹线。皮疹消退后皮肤呈鳞片状脱皮,先由面部开始,依次为躯干、四肢。

猩红热患者的护理

1.在本病流行期间,勿带患儿出入公共场所。

2.对病人进行严格隔离。

3.被褥要干燥洁净。

4.保持口腔清洁,咽部及时上药。

5.如为儿童,要将其指甲剪短,以防因搔痒而抓破皮肤。

6.病人卧室,保持安静。室内温度应在18-20℃为宜,湿度应在50%-60%之间。

7.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8.饮食要清淡,多饮开水。

9.病人衣服及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应加以消毒。

10.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咽痛时可给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高热时应及时退热。患儿应隔离3~4周,以防传染其他人。

如何预防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玩耍过后用肥皂洗手。

2.不到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避免与传染病源接触。

3.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勤剪指甲。

4.不吃不干净食物、拒绝生吃任何食物。

5.每天室内注意开窗通风,时常将学生常用的物品放在太阳下暴晒。

6.若医院确诊孩子为疑似传染病时,家长要立即和班级教师联系——做到早报告。

7.按照医生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患者痊愈后须持医生开具的返校证明才能来校。

家长应该配合我们做哪些工作

1.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相关预防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积极配合班级教师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做好学生的个人卫生。

3.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按照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4.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学生到人口聚集、空气污浊的场所游玩。

5.家长应在家给学生自查,发现异常(例如:口腔有溃疡、皮肤有皮疹或者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与班级教师联系。

6.加强学生体格锻炼,坚持上幼儿园,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要加强学生在家的饮食卫生的管理,少吃生冷食品,不吃不洁饮食。

7.加强家、园沟通,及时交流学生的健康状况。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