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上海市徐汇区徐汇实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4学年) 精彩生长 智慧生成 共建教育新生态》

作者(来源):[暂无]    

 

精彩生长  智慧生成  共建教育新生态

 《徐汇实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4学年)》


二零二一年六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基础分析.................................... 1

一、学校概况................................................... 1

二、发展优势................................................... 1

三、面临挑战................................................... 3

第二部分 发展思考....................................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办学理念................................................... 6

三、发展目标................................................... 6

第三部分 项目任务.................................... 8

一、学校管理与学校文化......................................... 8

二、教师队伍与课程教学........................................ 10

三、学生工作与家校合作........................................ 12

四、后勤保障与智能管理........................................ 13

第四部分 保障机制................................... 14

一、组织保障.................................................. 14

二、制度保障.................................................. 15

三、资源保障.................................................. 15


 

 


 

第一部分 基础分析

一、学校基本概况

上海市徐汇区徐汇实验小学是徐汇区教育局创办的第一所以“徐汇”命名的公办实验小学。学校占地32亩,建筑错落有致,富有美感。目前,学校共27个教学班,1167名学生。在编教职工67名。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44人;研究生、硕士10人,具有中、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23人。教师基本素养好,职业认同感高,认真、肯干;学校教师获得“上海市园丁”、“上海市名校长名师工程”成员、“上海市模范教师”、“上海市金爱心”、“徐汇区教育系统荣昶贡献奖”、“徐汇区教育系统改革创新提名奖”等荣誉,以及市、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评比奖项若干。

学校倡导“让学校成为学生适切发展的成长乐园”的教育理念,使学校在探索变革中办出特色,在融入城市中办出品位。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经过九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严谨、团结进取、勇于创新”的教风;“纯真善良、活泼健康、自信坚强、宽容合作”的学风,学校办学成绩稳步提升,办学质量得到了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并在《上海教育》、《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足球特色校”、“全国篮球特色校”、“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校”、“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上海市传统文化优秀示范基地”、“上海市学习素养项目化创建校”、“徐汇区绿色学校”、“徐汇区体育特色学校”、“徐汇区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徐汇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徐汇区心理健康达标校”、“徐汇区家长学校”、“徐汇区STEM+项目实验校”。

 

二、“十三五”取得成绩

历经第一个五年规划的稳步发展,目前学校的各项工作均有序开展且成效明显。学校管理规范,师资结构合理,课程建设完整,已初步彰显出具有徐汇实验小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教学文化和师生文化,达成“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的目标。

(一)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通过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考核机制等使学校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提高了规范管理、民主管理的效能。学校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和民主参与的治校决策机制,在强调校长负责制的同时始终坚持校内民主和校外民主;建立健全分工推进与沟通协作的实施执行机制,既强调第一负责人的带头作用,又强调多元担当,既强调责任分工和权责明确,又强调主动沟通和密切合作;建立健全综合评价和反馈激励的发展导向机制,通过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实现教师的快速成长;三大管理机制的落实与完善,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切实的制度保障。

(二)专业尚德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师资保障

学校坚持教育为重、师德为先,通过三个“一”、三个“每”、三个“法”、三个“必”的策略激发教师工作内驱力;通过“分层培养、任务驱动、科学研究”的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工活动,营造温馨气氛,以人为本,凝聚人心。同时,学校将教师发展视为学校的生命力所在,既充分发挥年轻教师较高的学习能力和青春活力,又特别注重骨干教师在团队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通过骨干教师引领、开放课堂、课堂资源共享等途径,建设合作共融的教师团队文化;通过教师的自我规划与反思,发现所得与不足,实现自我发展;通过丰富学习形式,更新教研方式,提升校本研修水平。学校已经形成较鲜明的师资梯队,青年教师已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在教育教学中能独挡一面,骨干教师在带领青年教师发展的同时自身的专业素养更上一个台阶。

(三)  注重体验的德育文化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育人保障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确立了符合学生实际的“乐学、乐读、乐动、乐行、乐思”的育人目标,以理想信念立根本,培养时代新人。学校开展“六育人”的实践,即全员育人、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班级育人、家庭育人,营造美好的育人氛围,增加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逐步形成学校“五乐六育”的育人文化。

为提升活动的育人品质,我们关注活动的系统性、有序性,放大活动的过程性、强化活动的体验性。横向探索年段学生需求,关注年级活动的融入性,年级活动与养成教育、仪式教育、主题活动、实践活动相融合,实现体验育人。在综合立体的学生成长体验平台中,关注真实体验的互动与交流,聚焦学生成长中的真情实感,让校园活动真正适应学生的需求。

(四)完整规范的课程体系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课程保障

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依托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在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资源建设和师资培养上不断探索,形成了与我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较为匹配的课程体系和实施系统。学校围绕“五乐”培养目标,聚焦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架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初步形成了“乐学”课程。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学生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建设的总规划并做好落实工作。尤其在拓展型、探究型课程规划中尊重学生发展需求、尊重教师特长兴趣,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鼓励教师个人或合作开发两类课程。

建立需求调研机制,使课程设置逐步趋向于学生需求的均衡化。建立课程申报机制,促使学校教师结合自身的特长与兴趣爱好,根据要求撰写《课程实施方案》。建立课程选课机制,确保学生在五年中所选课程须涵盖学校的各类课程,以培养自身多方面的兴趣。实行课程删选机制,淘汰不适合学生或学生不喜欢的课程设置。完善课程反馈机制,不断规范和提高课程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程服务。

 

三、“十四五”面临挑战

学校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诸多发展的困难,突出表现在学校办学特色仍需进一步提炼,对持续支持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挖掘不够,学生的课程活动结构化程度不高等。

(一)尚未形成鲜明凝练的办学特色,对文化建设的支持度不够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学校在办学初继承了汇师小学百年老校的历史积淀,使老校的办学经验通过委托管理办学的形式在我校得以传承,为我校办学之初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基础。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活动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体育、自然等特色项目形成并在区内有名,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校园文化氛围融洽。但由于近几年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学校中层行政团队人员调整,学校管理团队尚未沉下心来对学校已有的文化状态进行梳理、反思、提炼,导致尚未形成全体师生高度认可并遵循的学校文化理念与价值追求,学校文化特色不够鲜明,缺乏个性。

(二)尚未形成充分依托社会资源创生的特色课程品牌,课程领导力不强

1. 特色化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尚未完备

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思想引领下,学校以文化建设为主线,以课程思政一体化为抓手,在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融入“四史”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对独特的在地化场馆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优秀的传统文化等缺乏深入挖掘,尚未进一步发掘其育德、益智、健体和审美功能,将其融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梳理并规划出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特色化校本德育课程。

2. 跨学科课程体系尚未成型

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探索推进项目式学习,实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多样化、有特色、时代感强、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持续完善,支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综合能力显著增强。然而,在此基础上并未能围绕 “五乐”培养目标,分类开发、梳理核心课程群,形成跨学科课程体系,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提升文化品位,深入促进五育融合。

3. 课程评价体系尚较单一

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教育教学方式趋于灵活多样,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持续推进,需要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学校需要在评价取向、内容、方法及结果运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实现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实现学生成长跨学段的持续记录,继续推行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

(三)尚未形成教师发展的内生机制,师资更新升级的后劲不足

1.师资培养机制尚未完善

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新进教师、青年教师、成熟型教师、骨干教师等组成了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不同教师的发展愿景各异,学校就必然面临解决多样化的培训需求的困难。此外,不同梯队的教师均在各自的发展领域存在着研究能力、自我突破能力不足的现状。教师们不能很好地找到研究教育教学的切入口,不能很好地通过实践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走出困境实现自我突破。教师全过程培养体系尚未健全,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保障制度尚未健全

学校已基本形成长效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因此教师整体全球化视野、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然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举措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尚未形成以项目引领教师发展的研学机制等。同时,顺应教师发展需求,更加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也有待建立。

(四)尚未形成与学校现代化发展相呼应的实验项目,信息化教育水平发展不高

1.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教育现代化是徐汇教育“十三五”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更是徐汇教育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重点任务:推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学校在近几年发展中,信息化工作发展步伐不大,没有开展相关的项目研究,这与学校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不匹配,因此学校需要充分思考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2. 尚未建立支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智慧学校

对于如何将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思考尚浅,且尚未把理念、实践落地到学校发展中,因此,学校亟需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创建智能时代的新型标杆学校,增强学校教育教学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学校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

3. 师生适应未来学习形态的能力尚需加强

现代化教育呼唤学校更新教育理念,依托信息化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信息技术与学校育人的融合不够,需要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推动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变革,利用新技术重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第二部分 发展思考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大会基本精神,全面落实《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徐汇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基本要求,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突破口,进一步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二、办学理念

让学校成为学生适切发展的成长乐园

“适切发展”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学校是“成长乐园”体现学校课程活动的丰富性、多元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优化学生校园成长空间,让学校成为具有生命能量的成长乐园和共融家园。

三、发展目标

(一)中长期目标

精彩生长ž智慧生成ž共建教育新生态

精彩生长:是指让每一个学生在徐汇实验小学能精彩生长。学生精彩不在于十全十美,符合规律才是好的,学校尊重学生生命成长。学生精彩成长,是指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小学五年的生活中能快乐地学习、生活,不仅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且涵养性情、完善人格、激发潜能,提升学习品质。

智慧生成:是指使每一位教师在参与变革中生成实践智慧,使每一位教师的实践智慧汇成学校变革的动力。学校变革基于知识、观念、责任感、能力,学校崇尚教师实践智慧。教师实践智慧,旨在解决真实的问题,主张通过富有创意的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共建教育新生态:是指在家长关心、社会支持下共建教育新生态。生态的才是美好的,学校追求教育新生态。教育新生态,不仅指向于营造一种安全健康、温馨和谐、开放自然、平等民主的文化氛围和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而且指向于学校、家庭与社区有机互动并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及其有效能的实践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二)育人目标

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乐园中快乐健康地幸福成长,培养学生成为“乐读、乐动、乐行、乐思、乐创”的徐实验小乐乐,即:

乐读——乐读启智:阅读给予智慧,是快乐的源泉。

乐动——乐动强体:运动给予健康,是生命的动力。

乐行——乐行体验:实践给予体验,是探索的途径。

乐思——乐思善学:思考给予灵感,是创造的火花。

乐创——乐创求新;创造给予改变,是进步的引领。

(三)学校改进目标

在中长期目标的统领下,学校将重点聚焦学校管理与文化建设、教师队伍与课程教学、学生工作与家校合作以及后勤保障与智能管理等四个分目标。

1.学校管理与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将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学校三大管理机制以及支撑机制运行的具体措施。抓好管理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三支队伍的发展,激发其专业成长的自觉性,提升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对10年办学历史的梳理、办学经验的反思以及办学愿景的规划,提炼学校办学文化理念,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为师生所理解,并注入师生的日常实践,渗透到各个具体领域,从而成为影响师生发展与进步的力量,成为学校办学的文化品牌。

2.教师队伍与课程教学

学校将重点通过市、区、校本培训不断提升师德修养,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到首要位置,在教师群体中形成敬业爱生、博学严谨、团结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通过项目研究、教师工作坊等形式不断调整优化职称结构、骨干队伍,助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入专业发展通道。使教师梯队布局更清晰、更合理。

学校结合发展特色逐步构建五育融合课程育人体系,抓实课程常规管理,强化过程监督,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全面规范地推进学校各类课程的有效落实。同时,学校将继续探索“教与学的变革”,借力“教师工作坊研修平台”、“赛林格学习系统”,规范并提高教研内涵与品质,提升学科教研组长和学科教师的课程素养,拓展教学视野、提高关键能力、提升德育能力。

3.学生工作与家校合作

继续贯彻落实“让学校成为学生适切发展的成长乐园”办学理念,践行学生立场,完善德育活动和课程。未来家校合作将完善家、校、社相衔接的发展新框架和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上级部门主导、学校主体、各方参与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4.后勤保障与智能管理

在已有基础上,努力构建高效、智能、满意的后勤服务网络,尤其注重后勤文化建设,树立“服务育人”思想,积极创设优雅的环境,开源节流,合理使用教育经费,进一步规范学校财物的管理制度。

第三部分 项目任务

以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办学特色为“十四五”规划建设中心,通过一系列载体,促进教师发展的内生机制的整体建设,实现徐汇实验小学十四五中的“精彩生长”“智慧生成”的学校教育新生态。

一、学校管理与学校文化建设

    项目一: 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

项目目标:

以争创学习型党支部为抓手,完善机制、创新方法,进一步促进学校理论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发挥党员教师在学习文化建设中的表率作用,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项目策略:

1.在支部内设立学习党小组,推荐政治和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并受到党员和教职工拥护的同志担任党小组长。组长组织和带领组员按照支部学习要求开展学习。

2.将党支部的学习融入学校整体工作中,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工会活动中。设计丰富的学习形式,发挥支部引领作用,从党带团、党带队两个方面开展学习,以党员的先锋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教职工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

3.在实践的基础上,要形成具有操作性、易考量的党小组工作考核体系,党支部要定期参加党小组学习,并进行考核评价。

达成标志:

1.  建立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长效机制

2.  编写《我在党旗下成长》党员学习案例集

3.  完成“红领巾微党课”校本讲稿

 

项目二:            模范教工之家的创建

项目目标:

围绕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大局,深入开展以师德师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争先创优活动,推动学校全面建设和发展。争创模范教工之家,让它成为优化凝聚力的策源地,教工生活压力的缓释地,工作与休闲的调和地,让教工之家建设成令教工向往的心灵家园。

项目策略:

1.在工会委员、工会组长中设立创建模范教工之家小组,根据上级工会精神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先行开展各类主题学习活动。

2. 依靠党组织,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利用区优秀工会小组、优秀教职工代表、优秀提案评选,以校“实验之星”评选活动为契机,形成争优创先的校园文化,影响和带动教职工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

3.教工之家和“青年教师沙龙”相结合,利用学校大修之契机,在教工之家中配备简单的健身器材、心理舒缓设备、各种棋类设施、最新书报杂志,供全校教师读书看报、喝茶、下棋等。并且制定活动室管理制度,安排工会委员参与日常管理,每周两次固定开放时间,为教职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学习、娱乐、健身、放松环境。

达成标志:

1.建立创建模范教工之家小组

2.评选1-2个徐汇区教育系统优秀工会组

3. 每学期一次“青年教师沙龙”活动

 

二、教师队伍与课程教学

项目三:         “后浪”培养工程

项目目标:

建立部门负责人协助机制,成立学习共同体,以部门负责人、各级骨干带动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从而建立一支钻研型、创新型的民主、和谐的教师团队,实现各层次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创造共同成长的一种教师成长模式。

项目策略:

1.梳理部门工作条线,职责范围及工作内容,为协助工作提供标准。

2.制定部门负责人协助机制,确定报名、时间、考核等方法。

3.开展协助工作,通过各类部门工作的协助完成,锻炼青年教师的能力,提高工作责任心。

达成标志:

1.  形成《徐汇实验小学部门负责协助工作项目机制》

2.  增加10%青年教师成为校、区级骨干

 

项目四:         制定学校课程规划2.0版本

项目目标:

梳理学校课程发展新目标,构建学校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管理,打造有特色的学校品牌课程。

项目策略:

1. 成立学校课程2.0版管理领导小组,带领组员学习课程建设相关理论,开展课程2.0规划内容的讨论,做好课程顶层设计。

2. 开展问卷调查或座谈,了解学生、家长及教师对课程建设上的期望和建议,做好及时的梳理归纳。邀请专家来校指导2.0课程建设,把好方向。

3.成立三类课程建设团队,围绕课程总目标、体系与框架分别进行不同类别课程实施与评价上的细化讨论与修改。

4.成立特色课程建设团队,学习讨论,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开展课程实

践研究,形成经验。

5.召开教代会,组织全体教师对学校课程2.0版的方案进行学习内化,达成共识,人人知晓。

6.建立健全课程建设、执行过程管理制度,加强对课程建设活动各环节的

督促检查,认真做好课程建设与日常活动过程资料整理、汇总分析及反馈工作。

达成标志:

1.编写学校课程规划2.0版

2.建立健全课程建设过程管理制度

3.编写学校特色品牌课程纲要

 

 

项目五:            项目化学习

项目目标:

通过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行动研究,推进指向素养的教学模式的转型与评价方式的变革,不断提升教师项目化学习的理念和设计、实施项目化学习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一批项目化学习种子教师。

项目策略:

1.成立项目化学习核心组,负责制定学校项目化学习推进计划,指导项目设计、过程实施、评价跟进等工作。

2.开展理论书籍学习、市区级展示活动观摩、项目成员校校际交流、校内研修(工作坊、研修坊、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正确理解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掌握项目化学习基本的四阶段设计方法,学习区域优秀案例。

3.校内项目研修以点带面,分试验期、拓展期、深化期三个阶段推进实施,推进过程中积极申报区域项目化学习的展示与交流,请专家与其他项目校成员及时把脉,动态调整研修方向与内容。

4.根据学校课程安排,确定项目化学习实施的年段与时间,给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更多时间和空间的安排。通过实践,探索项目化学习实践的基本路径,根据课堂实践的真实情况对项目化学习方案做出及时调整与完善,形成案例。

5.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提炼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指标,对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表现、学生素养发展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通过评价指导教师反思、改进、再实践,不断提升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水平。

达成标志:

1.制定学校项目化学习实施计划

2.完成5~6门项目化学习课程的设计

3.编写项目化学习案例集

4.整理推进中展示交流的过程资料(包括文本、课件、音像等资源),形成学生成长档案袋

5.完成项目化学习评价体系的编制

 

 

 

三、学生工作与家校合作

项目六:  挖掘地域特色,整合教育资源,系统架构德育课程

项目目标:

1.基于教育哲学、儿童心理学,规划学校德育课程,梳理并规划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特色化校本德育课程。

2.整合校内外资源,关注德育认知课程建设,如家校合作教育课程探索,情绪课题的探索与实践;调动年级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努力开发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进一步形成校内外教育资源清单。

项目策略:

1.成立学校德育工作坊,组织各年段、各学科老师代表参与其中,共同梳理校本德育活动目标,形成德育活动序列目录。

2.定期组织培训研讨,以活动方案设计为主题进行研讨,了解活动规划的流程,并能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

3.定期组织老师代表参与区、市级德育活动展示,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德育工作的研究能力。

4.完成课程的基础框架,将实施过程中有效的内容、途径、方法予以整理、提炼。

5.对课程的基本框架进行反复实践、完善,不断充实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具说服力,更有实效性,更符合学生德育的发展,并具有推广价值。

达成标志:

1.形成“小乐乐游滨江”徐汇实验社会实践手册

2.教师版德育活动方案梳理成册

3.校级及以上德育活动展示(结合学校项目化出项活动)

 

 

四、后勤保障与智能管理

项目七:          “云+”智慧校园

项目目标: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推动学校课程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校园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基本形成数字化学习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云+”智慧校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项目策略:

1.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引入“互联网+”思维,做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为打造“云+”智慧校园做好准备。开展校园电视台、云录播室、云阅览室等建设。

2.深度融合,变革教学。进一步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撑,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3.开发应用,共建共享。借助信息技术集聚课程资源,形成校本课程资源库,指导师生对资源深度利用的同时,也鼓励师生分享自己的作业与作品。

4.平台建设,智慧呈现。完善校本研修平台(云教研),开发课程学习平台(云课程)、开发学生线上运动平台(云锻炼)、开发师生交流与评价的平台(云评价)、开发考勤管理、后勤管理、教务管理等信息管理平台(云管理)

达成标志:

1.形成学校“十四五”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

2.完善校本研修平台(云教研),开发课程学习平台(云课程)、开发学生线上身心活动体验平台(云健康)、开发师生交流与评价的平台(云评价)、开发考勤管理、后勤管理、教务管理等信息管理平台(云管理)

  

项目八:              打造美丽校园

项目目标:

让校园环境文化成为美的依托,成为教育的载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项目策略:

1.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人为本,做到人、自然、社会三方面和谐。选择的色彩、材质、布局不仅要符合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还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喜好。

2.师生共同参与,增加师生自主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促使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建设。

   3.使用持久长新、易于清洁保养的材料,室内要考虑到长期被日光照射的地方,露天要考虑防水性耐酷暑严寒。

达成标志:

学校大修工程完成,完善七大中心:学习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安全体验中心、信息科技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电视广播中心。

 

第四部分 保障机制

为深入贯彻学校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全面实现规划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学校相应建立四大保障机制,确保规划得到有效落实。

一、组织保障

优化组织架构,建立相互支撑、协调运行的管理系统,保障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精致化。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这一主题,对标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开展好学校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切实通过创先争优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服务社会进步、服务师生成长成才。

二、制度保障

成立学校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全程实施、管理和监控,引领行动项目的推进并提供服务,制定与规划相匹配的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建立学校规划实施自评机制,聘请学生家长与校内党政代表、教师代表、专家代表若干人组成督评小组,定期开展行动项目诊断性评估,保证行动项目实施的有序有效。

三、资源保障

重点做好技术、经费、师资和社会保障。其一,在技术保障方面,成立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校园信息化硬件、软件建设工作。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网络管理队伍,保证网络的安全、稳定与快捷。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促成教育资源共享,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其二,在经费保障方面,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三,在师资保障方面,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绩效考核制,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其四,在争取社会保障方面,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校所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学校通过主动为家庭、社区提供优质教育,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

 

 

 

上海市徐汇区徐汇实验小学

中层领导讨论

核心组拟定

                                           2021年2月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