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家校社 联合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徐汇区 “德育百题”课题总结报告

作者(来源):[暂无]    

徐汇区 “德育百题”课题总结报告

——“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家校社  联合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 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家校社

联合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曾佩玲                        

所在单位   徐汇区徐汇实验小学                  

填表日期     2021      年 6    月    日

 

徐汇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1.6


一、数据表

成果名称

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家校社联合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主要成员简况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曾佩玲

性 别

民   族

出生日期

70年 7月

所在单位

徐汇区徐汇实验小学

行政职务

工会主席

研究专长

教育教学

专业职务

语文教师

学   历

 本 科

学   位


通讯地址

徐汇区黄石路18弄10号301室

邮政编码

200231

联系电话

13681634172                                  (手机)                     

E-mail

2694870297@qq.com

                                  ( 办 )

题组

姓    名

单      位

专业职务

承担任务

王依婷

徐汇区徐汇实验小学

教师

资料整理

吴琛麒

徐汇区徐汇实验小学

教师

参与实践

肖燕

徐汇区徐汇实验小学

教师

活动策划 阶段性收整理、

注:课题组主要成员按研究成果实际贡献顺序填写,将作为结项证书参加人员的依据。

 

 

 

 

 

 

 

 

二、核心成果

“核心研究成果简介”是结项的必需材料,供介绍、宣传、推广成果使用,须包含以下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主要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略写,100-200字)

二、课题研究重点、难点

    主要介绍课题研究希望重点突破内容和研究实施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条目形式列出,不需展开,列出2-5条重点、难点内容,100-200字。

三、课题研究亮点

重点从课题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等方面介绍课题研究的创新内容,要写实,避免抽象概括性内容,同时要和课题研究重点、难点有所区别。以条目形式列出,不需展开,列出2-4个方面即可,100-200字。

四、课题研究最主要成果

重点介绍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内容要层次清楚、观点明晰、用语准确、文风朴实,要有实质性内容,不得简单排列总报告篇章目录。此部分详写,以条目形式列出,2000字左右。

 

 

 

 

 

 

 

                                 课题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注:本栏可加页。

 

 

 

三、总结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学校教师队伍年轻,但育人目标清晰——让学校成为学生适切发展的成长乐园。将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延伸,使学校、家庭与社区有机互动并形成正确的教育智慧及其有效能的实践方式,提升教师的育人品质。

自“二胎政策”放宽后,应时而生的现实问题“迫在眉睫”家庭教育必定需要学校进行有效地干预与引导,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达成一致,形成合力。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单靠学校教育无法奏效,在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让家庭教育环境与学校所营造的教育环境保持相对一致,即构建一个覆盖儿童全时段的“健康教育生态圈”。

基于现状分析研究,前人的“家校社”三维互动教育模式是单线式,既社区作用于学校,学校作用于家庭,家庭作用于孩子,从而促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和谐发展。而我们希望通过“家校社联合教育方略”的实践形成双线式的优化影响:社区、学校联合通过开展课程培训共同作用于家庭,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校、社协同的课程培训中,我们通过系统性、实用性、通俗性的家庭教育辅导系列课程,为家长提供更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例如健康夫妻关系的实践体验等。课程培训可以满足父母学习运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的需求,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和家教指导能力,为学校和家庭建立专业的社会心理支持。我们希望在“课程育心、关系育心、环境育心”的育心模式探索过程中,改善家庭教育氛围,助推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股作用力之下,有社会资源的辅助,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能促进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而完善育人机制。为此,我们想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把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教育力量凝聚起来,探索出一种联合心育模式,“手把手”切实帮助家长们解决“亲子教育”困扰,助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在课题实践研究中,我校与社区联合,帮助家长直面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积累了实践案例;联合社区帮助家长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家长的心理问题,形成活动案例,渐渐改善了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缓解了学生心理问题家长焦虑,在校内和社区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立项,为期近两年,通过实证研究,在家校社联合共育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实践。

 

二、研究重点、难点

1、家校沟通机制自上而下闭环系统构建,形成立体的家校联系网模式

为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教育模式的作用,进一步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成立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并建立了“家-校-社”家庭教育协调机制,使得家校沟通有桥梁,逐层落实有组织。学校通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产生设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网络,架构合理、权责相当,相对自治。家委会逐层向广大家长传达和落实家校工作。

 

2、家长代表渗透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达成共育理念,形成共育环境

学校管理过程中,吸纳了家委会的许多建议,如:学校在五年规划制定中,召开家委会座谈会,听取家长们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学校校门改建、改道进行听取家长建议;家长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学校硬件优势,大力发展体育特色;家长提出要从学校发展出发引入项目化学习课程。

 

3、开展“家长学校——乐爸乐妈进校园”系列活动,提供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活动的平台

学校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家长的需求,安排了适切的家长进校园活动。我们还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教学工作中,开设了“小课堂,大智慧”家长进课堂系列。课题研究的探索方式是以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校园活动或校园课堂的实践为抓手,走出家校合作教育的途径:让家长深入地浸润到教育过程中,切身体验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认识教育的规律,与学校的教育理念达成一致,更深刻地感受良好教育的巨大作用。

 

4、学校调用社会资源,逐一破冰为家长组织家庭教育沙龙,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活动。

学校进行了保护隐私的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在这方面的需求,由老师单独点对点电话联系,在充分尊重家长意愿的基础上,组织了《为感情保鲜——夫妻关系与孩子健康成长》系列活动。我校特地为相关家长们请到了徐汇区心理咨询协会的资深心理咨询专家陶焱老师。此次课程维系一个学期,是由街道妇联尝试“家庭-社区-学校”三方联动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为相关家长提供了免费课程。学校作为媒介,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组织家长进行体验式心理沙龙,帮助家长维持健康的家庭关系,从而帮助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阳光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

 

5、教师借助社区平台,针对家庭教育需求开设系列讲座,辐射良性教育作用

学校教师从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充分备课:从1月到3月,学校为家长听众设计了三个系列课程:《家校合力,助力学生成长》、《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家校共育,构建教育新生态》。部分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周末)走进社区,为社区范围内的家长们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

 

6、家校社线上合作(方便辅助家长解决具体的家庭教育问题)

疫情期间,学校开设了知心姐姐线上家长求助热线,为学生提供知心姐姐邮箱,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心理问题,亲子沟通障碍等问题为家长和学生支招。

学校以校家委会和“徐汇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定期召开学校家委会,通过“一会一号”的渠道及时向家长介绍教改信息、校园动态、教育心得等。发现我校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做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助力学校宣传。

 

三、研究亮点 (研究方法与过程)

1、对于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文献搜整综述和分析研究,形成情报综述。

2、行动研究案例积累与分析,包括家校沟通机制自上而下闭环系统构建;组织家长志愿者队伍入校参与学校管理;动员家长参与“家长学校”主动陪同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牵线社会专业资源组织家庭教育沙龙;借助社区平台回应家长需求请老师走入社区开设相关系列讲座;疫情特殊期间的家校社线上合作等等

3、访谈调研,校方主动挖掘家庭教育需求,通过班主任查访等途径调查了解有家庭教育困难或家庭关系维系困难的家庭,并与这些特殊家长逐一破冰沟通,。

4、综合研究分析总结提炼,形成本结题报告。研究过程中积累实践案例和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四、研究最主要成果和主要论点

(一)保持家校社三方长期沟通,有助于家长消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同步调整

1、基于对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研究情况得出突破口

现状分析研究,上世纪后半期研究聚焦发现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儿童成长问题;本世纪新时期聚焦探索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的解决方向。前人的“家校社”三维互动教育模式是单线式,既社区作用于学校,学校作用于家庭,家庭作用于孩子,从而促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和谐发展。而我们希望通过“家校社联合教育方略”的实践形成双线式的优化影响:社区、学校联合通过开展课程培训共同作用于家庭;学校、家庭通过各种平台或家校活动联合作用于孩子,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校、社协同的课程培训中,我们通过系统性、实用性、通俗性的家庭教育辅导系列课程,为家长提供更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例如健康夫妻关系的实践体验等。课程培训可以满足父母学习运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的需求,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和家教指导能力,为学校和家庭建立专业的社会心理支持。我们希望在“课程育心、关系育心、环境育心”的育心模式探索过程中,改善家庭教育氛围,助推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股作用力之下,有社会资源的辅助,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能促进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而完善育人机制。为此,我们想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把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教育力量凝聚起来,探索出一种联合心育模式,“手把手”切实帮助家长们解决“亲子教育”困扰,助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在课题实践研究中,我校与社区联合,帮助家长直面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积累了实践案例;联合社区帮助家长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家长的心理问题,形成活动案例,渐渐改善了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缓解了学生心理问题家长焦虑,在校内和社区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构建高效家校沟通渠道是达成共育理念一致的必要保障:

家校沟通机制自上而下闭环系统构建,形成立体的家校联系网模式。为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教育模式的作用,进一步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成立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并建立了“家-校-社”家庭教育协调机制,使得家校沟通有桥梁,逐层落实有组织。领导职能分工及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如下:

1)组建工作领导小组

我校家校工作的开展,由焦轶萍校长负责对家长学校全面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制定家长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由分管教学的陈霆婷副校长负责家长学校的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负责课堂定期向家长开放工作;宣传教育改革的前沿信息;对家长进行法制、安全等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工作。由德育教导肖燕老师负责学校家长学校的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家长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下放到基层,师训专管肖燕老师分管全体教师培训工作等。

 

学校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功能,全方位管理家庭教育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对家长学校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总结,确保家庭教育工作有序进行。

校长室统筹管理家庭教育工作,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落实各部门实施具体工作任务,定期召开会议,加强研究,改进工作,开拓创新。德育处负责学校家长学校的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家长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师训处负责对全体教师、家庭教育核心团队、骨干团队及兼职队伍的培训,设计、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总务处为家庭教育工作运行提供了场地、物资和经费等后勤保障。教导处负责协调各学科教师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针对新生入学和毕业班升学进行政策宣讲。

学校年级组长、心理负责老师、班主任、学科老师及社区、部分家长代表等成为了家庭指导工作的中坚力量。

校级家委会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参与学校管理,负责审议家校工作,协调好各级家委会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为办好学校献计献策。

共建单位配合学校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方法去影响家长、影响社会、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对家长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供教育或实践资源,大力提倡家庭和社会参与学校工作,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2)架构家委会梯队组织

学校通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产生设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网络,架构合理、权责相当,相对自治。家委会逐层向广大家长传达和落实家校工作。

 

 

 

 

 

 

 

校级家委会由各年级家委代表组成,校级家委会主任一名,负责协助德育教导进行家长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工作。年级家委会能够代表家长的意愿,负责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协助学校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布置要求和安排任务。班级家委会负责向本班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等,策划组织各类适合班级开展的活动,带头阅读学习家长学校学习内容,组织网上交流、家长论坛等活动,由班主任负责沟通。

学校为班级家长委员会提供章程保证,组织开展公开竞选活动,确保班级家委会的产生公平、公正、公开,使家委会成员能够由关心孩子成长,热心教育,热心支持班级工作的在校家长组成。提供场所让家委会成员进行工作交流协商,积极配合家委会工作,确保家委会工作正常开展。为班级家委会做好任务分工,确保班级家委会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年级家委会成员由每个班级的家委会负责人组成,并由校级家委会成员担任负责人,学校经常向家委会成员开放,让家委会成员参与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为家委会成员提供场所,协助解决在年级家委会开展的学习、交流和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年级家委会开展组内的各项活动提供平台、渠道支持,确保年级家委会工作顺利开展。

目前,学校通过直选产生了三届家委会主任,并通过校级家委会讨论形成了《徐汇实验小学家委会章程》。学校经常与校级家委会主任进行交流沟通,让校级家委会成员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程管理之中,让他们充分代表家长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参与一部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决策。

 

3、学校线上公共平台及时宣传教育新动态,保持家校理念同步更新

学校以校家委会和“徐汇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定期召开学校家委会,通过“一会一号”的渠道及时向家长介绍教改信息、校园动态、教育心得等。发现我校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做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助力学校宣传。校级、年级、班级家委会依照职能,积极为家校沟通、家校活动等搭建桥梁,在家长群体中展现正面积极向上的力量,提升理解力程度,凝聚更多支持学校工作的力量,提出良好的建议和家校配合的举措,家校共同守护孩子们的成长。

 

从以上实践中得出:只有当家校沟通呈现一个长期持续,频度较高的多元化循环状态,家长与学校的教育理念才能保持同步一致的成长性。

 

(二)学校和社区向家长开放的态度有助于三方合作共育的形成,调动家长投入共育活动的主动性,能帮助家长更快更深入地习得家庭教育方法。

让家长代表渗透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达成共育理念,形成共育环境。学校管理过程中,吸纳了家委会的许多建议,如:学校在五年规划制定中,召开家委会座谈会,听取家长们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学校校门改建、改道进行听取家长建议;家长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学校硬件优势,大力发展体育特色;家长提出要从学校发展出发引入项目化学习课程。

1、在校园环境共育实践中,直观促发家长教育理念更新

学校秉持着开放坦诚的态度,邀请家长于每年6月进校参与学校一日管理工作,全面了解学校的一日教育教学常规。每个年级1-2位家长,自愿报名参加。早上7:45上班,下午4:15下班。一日常规管理工作就是跟随校长一起进行校门护导,听教师推门课,参与评课,管理午餐,参加部门会议等,一天结束,家长纷纷感慨学校工作的细致与辛苦。家长们在记录日志上认真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结束家长进校一日管理活动,我们都感慨老师一天的工作安排忙碌而紧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如今的小学教师除了必备的学识修养,更需要耐心和责任心。通过这一天的观摩,我们更能真切地体会到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通过直接参与学校一日管理,家长们跟岗老师一日工作体验了角色转换,非常直观地站在学校的角度对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而更有意识做好与学校间的沟通,与学校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同时,家长也为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他们的智慧。他们建言献策,针对学生午餐和校服质量的监督与提升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有效意见。由此可见,家校互动达成了共育的默契,给学生理念一致的教育环境。

 

2、开展“家长学校——乐爸乐妈进校园”系列活动,提供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活动的平台,家长在主动实践体验中习得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能力

学校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家长的需求,安排了适切的家长进校园活动。比如一年级学生需要家长帮助其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二年级学生需要家长持续的陪伴与情绪关切,三年级学生到了十岁这一心理成长的分水岭需要更多家长心态上的调整.......所以一年级开展“小乐乐邀您游校园”为主题的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二年级是邀请家长来参加亲子游戏运动会;三年级是请全体家长来校为“小乐乐”庆祝十岁生日.......另外,我校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日开展活动,邀请家长来校参加,体味亲情,增强家校合力,如利用“三八”妇女节和父亲节等开展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评选活动、我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等感恩行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共同参与活动中增进感情,促进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我们还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教学工作中,开设了“小课堂,大智慧”家长进课堂系列,让爸爸妈妈们变身为讲师,来为孩子们介绍各类课外知识:从人体健康到时间自我管理,从宇宙奥秘到海洋资源,从了解特种兵到野外求生,从扎染体验到敦煌壁画.........科艺体卫,内容无所不包,广受学生的欢迎。

以上带动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主题节活动和校园课堂统称为“乐爸乐妈进校园”系列。课题研究的探索方式是以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校园活动或校园课堂的实践为抓手,走出家校合作教育的途径:让家长深入地浸润到教育过程中,切身体验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认识教育的规律,与学校的教育理念达成一致,更深刻地感受良好教育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老师与爸爸妈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自己的成长,在心理上获得被爱的满足,获得内心的充实感。而我们则通过这些实践形成课例,研究出家长通过亲身体验来习得教育方法的规律,帮助家长提升育儿能力。

 

(三)校方调动社会资源策划体验式的学习交流,更有助于家长在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互动中优化家庭教育意识,把握家庭教育方法。

学校调用社会资源,逐一破冰为家长组织家庭教育沙龙,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活动。学校针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比较避讳暴露家庭情况的问题,以及考虑到家长工作忙碌,难以抽出时间做专业咨询,夫妻双方有单方不愿意直面家庭问题的情况,校方进行了保护隐私的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在这方面的需求,同时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需要进行私信申请,然后由老师单独点对点电话联系,在充分尊重家长意愿的基础上,组织了《为感情保鲜——夫妻关系与孩子健康成长》系列活动。

我校特地为相关家长们请到了徐汇区心理咨询协会的资深心理咨询专家陶焱老师。12月21日周五晚上6:30分,30多位来自于各年级的家长济济一堂来聆听陶老师的《为感情保鲜——夫妻关系与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系列讲座。陶老师打破了讲座固有的沉闷的形式,时不时和家长进行互动,让家长知晓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就是开发潜能、完善人格。并了解了人格障碍它通常开始于童年期发展至成年或终身,还分析了焦虑性人格、偏执性人格、冲动性人格的表现。陶老师又从以往自己咨询过的心理问题学生中梳理出了孩子学习上的主要问题,例如:注意力不易集中、多动、对学习缺乏动机、怕困难以及亲子关系不良等,得到了在座很多家长的共鸣。其中例举了控制型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问题,处于良性循环的孩子以及处于恶性循环的孩子身上的集中表现,以及如何打破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小循环,关键在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陶老师最后用几个典型的“心理案例”小视频,在和几位家长的互动中渗透了要提高家庭教育品质,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孩子沟通的技巧。最后也给家长们提出了几条建议:专业辅导、提高觉察、反思能力,鼓励家长要不断学习追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这还只是《为感情保鲜——夫妻关系与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系列的第一讲。

12月28日周五晚上6:30,《为感情保鲜——夫妻关系与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系列“体验式沙龙”在学校乐乐中心如期召开。专家从专业的角度解读了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因素,即:指责、轻蔑、防卫、冷漠。夫妻关系和睦就需要改变互动的方式和情感的反应。这其中包括语言的交流与回应,语速和语调,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分享和交流中,大家找到了共鸣,也理性地剖析了家庭关系中的一些问题。然后,通过专家的引导,开展了互动游戏,爸爸妈妈从日常忙碌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抽离出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家庭关系本应该有的和谐。家长之间互动及时,沟通顺畅,同时还构建了健康的家庭关系,优化了家庭心理健康理念。

此次课程维系一个学期,是由街道妇联尝试“家庭-社区-学校”三方联动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为相关家长提供了免费课程。

学校作为媒介,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组织家长进行体验式心理沙龙,帮助家长维持健康的家庭关系,从而帮助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阳光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

 

(四)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借助学校组织形式和社区资源的专业引领,才能得到更有效的诊断和解决。

教师借助社区平台,针对家庭教育需求开设系列讲座,辐射良性教育作用。学校为了把家庭教育指导辐射到长桥社区,1月到3月,学校为家长听众设计了三个系列课程:《家校合力,助力学生成长》、《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家校共育,构建教育新生态》。学校教师从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充分备课,利用课余时间(周末)走进社区,为社区范围内的家长们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

系列课程分别由德育教导肖燕老师、学科组长朱颖琛、王燕和方芳老师以及焦轶萍校长来讲述。课程从健康和谐的夫妻关系、健康的亲子关系、挫折教育、鼓励教育、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指导家长如何走进孩子,了解孩子,从而助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系列课程阐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致性的重要性,家庭、学校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帮助孩子建立和养成一生受用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次课程得到了长桥社区家长的高度认可,让学校教育真正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形成了健康的教育生态圈。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学校以开放的态度取得了家长主动参与专业的意愿,老师以真诚地交流取得了家长的信任,突破了沟通合作的破冰难点。同时,教师突破了时间局限,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走向社区,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意见。综上所述,在校方的组织协调下,家长愿意走出家庭,教师克服难关主动面向社区公众,走出共育实践的途径。

 

(五)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必须长期坚持,并且要辅以线下观察与面对面的反馈才能起效。

1、特殊疫情时期,学校为家长和学生线上支招

疫情期间,学校开设了知心姐姐线上家长求助热线,为学生提供知心姐姐邮箱,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心理问题,亲子沟通障碍等问题为家长和学生支招。通过线上家长会,5月12日校方组织家长收看录播,邀请专家林国平老师为家长进行《复课先复“心”》讲座,主要旨在帮助父母和孩子在特殊开学季中的心理调试,起到预防针的作用。内容包括父母心理辅导、孩子心理问题提醒,与父母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开学倒计时计划,让孩子从网课平稳过渡到开学,教父母使用探讨式语言技巧。同时校方对学生开设讲座《让我们一起开心的走进校园》,课程是心理老师单独为孩子设计的,目的让孩子学会保持愉悦心情克服不适应,通过案例分析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相信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健康与安全。对孩子的心理辅导,用很轻松的看图说话-脑经急转弯等适合小学生的方法帮到孩子适应口罩下的校园生活,缓解各种情绪问题。

2、学校线上公共平台及时宣传教育新动态,保持家校理念同步

学校以校家委会和“徐汇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定期召开学校家委会,通过“一会一号”的渠道及时向家长介绍教改信息、校园动态、教育心得等。发现我校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做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助力学校宣传。校级、年级、班级家委会依照职能,积极为家校沟通、家校活动等搭建桥梁,在家长群体中展现正面积极向上的力量,提升理解力程度,凝聚更多支持学校工作的力量,提出良好的建议和家校配合的举措,家校共同守护孩子们的成长。

 

 

五、研究成果价值与可探究方向:

(一)可推广机制

分级家委会组织结构,即家校沟通机制,可复制推广。

(二)可推广的活动案例

“乐爸乐妈进校园”系列留下了可推广的活动案例。

(三)可推广的家校社合作形式

《为感情保鲜——夫妻关系与孩子健康成长》体验式沙龙,《家校合力,助力学生成长》、《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家校共育,构建教育新生态》教师进社区系列课程,都留下了可推广的活动案例。

 

(四)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学校走出了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提炼了学校联合家庭为学生共建心理健康环境的规律:保持家校社三方长期沟通,有助于家长消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同步调整;校方调动社会资源策划体验式的亲子活动,更有助于家长在实践中优化家庭教育意识,把握家庭教育方法;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借助学校组织形式和社区资源,得到诊断和解决;学校和社区向家长开放的态度有助于三方合作共育的形成;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必须长期坚持,并且要辅以线下观察与面对面的反馈才能起效。最终形成结题报告。从中总结出的“家校沟通机制自上而下闭环系统构建”、“家长代表渗透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方式”、“分年段提供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活动的平台”、“组织家长沙龙”和“教师进社区”等实践路径都值得推广参考。

同时,本期课题研究形成了相关活动案例,值得其他学校实践借鉴。

部分活动得到了家长高度认可,有满意度测评报告以及家长的感谢信为证。在社区范围内,家长反响较好,有公众号和报道为证。

 

(五)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欠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等。

更多家庭教育方面的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部分年轻老师的家校沟通方法有待掌握,家校沟通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自我提升需要更多途径。更多社会的支持有待寻觅。

 

注:本栏可另附页。

四、课题组的主要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作  者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或发表刊物及刊物年期

1





2





3





五、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主要内容提示:主要是该研究是否达到课题申请书的相关要求;课题研究工作是否符合所在单位的有关规定等。

 

 

 

 

 

 

 

 

                                     公  章

                                           年  月  日

六、区德育课题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主要内容提示:本课题最终鉴定结项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附件2

2018-2020年徐汇区中小学“德育百题”结题名单

 

重点课题13个

序号

负责人

学   校

课  题  名  称

学校类型

1

李霞

南洋中学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考考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高中

2

张宇

华理大附中

德育顶层内容与国家统编教材的有效衔接研究

高中

3

刘晓艳

徐汇中学

家校共研助力“汇学型”家长成长的实践研究

高中

4

夏静纺

西南模范中学

“校园心语”促进家校沟通的实践研究

高中

5

于惠芳

信息管理学校

小组式团体支持在中职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实践

职校

6

浦纳

徐教院附中

创新初中“党管德育”有效机制与途径的实践研究

初中

7

吴喜洋

康外实中

基于赏识教育的学困生转化研究

初中

8

赵倩

南洋初中

小初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主要外部影响因素研究

初中

9

王磊

宛平中学

同伴关系、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基于随迁子女的研究

初中

10

郭泓

世界小学

家校互动优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小学

11

杨丽霞

教科实小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导入环节的实践研究

小学

12

张晓群

徐浦小学

新时代背景下优化少先队实践活动的研究

小学

13

汪雯雯

上实附小

小学生语言暴力的成因及消解策略的案例研究

小学






 

一般课题22个

序号

负责人

学   校

课  题  名  称

学校类型

1

全婵兰

上海中学

优化国际版初中学生科学学习动机的调查与研究

高中

2

张文敏

徐职高

信任和鼓励对中职学校问题学生转化效用的研究

高中

3

钱志钢

南洋中学

“立德树人”德育理念下的高中课堂教学研究——以沪教版高一地理下册为例

高中

4

陈海燕

市二中学

自媒体时代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基于社会学的角度

高中

5

胡敏

南洋中学

高中生青春期家庭教育指导的案例研究

高中

6

冯胜

南洋中学

班规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促进高中生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高中

7

牛晓乐

宛平中学

初中生群体性抄袭行为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初中

8

周俊毅

康外实中

英语戏剧表演拓展课对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初探

初中

9

王冬英

徐教院附中

以月目标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初中

10

李海荣

康外实中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戏剧特色班创建策略研究

初中

11

袁立雯

康外实中

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初中班级制度建设的策略研究

初中

12

樊意

宛平中学

新形势下的家长学校校本化和课程化实践与研究

初中

13

邹晓娟

龙华小学

家校沟通实效性的案例研究

初中

14

吴彬

南模初中

家校合作促进初中特殊家庭学生思想品质健康发展的案例研究

初中

15

王贤吉

康健学校

辅读学校低年级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与研究

小学

16

黎志辉

高一小学

小学高年级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

小学

17

杨晓风

田林三小

在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绘本故事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

18

肖燕

徐实验小学

以日常主题教育规范建设为途径提升我校青年班主任育人能力

小学

19

王玮慧

逸夫小学

网络环境下提高家校沟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

20

高颖恺

逸夫小学

小学高年级学生法治专题教育微型课程构建探索

小学

21

徐钏

师三实验

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家校反馈单模式下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研究

一贯制

22

张蕙

光启小学

家长参与微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实践研究

小学

 

 

规划课题41个

序号

负责人

学   校

课  题  名  称

学校类型

1

娄俊啸

南洋中学

00后高中生师生关系价值认同研究

高中

2

何臻

南洋中学

增强高中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研究

高中

3

吕琪

南洋中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

4

楼佳如

南洋中学

中学传承和弘扬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方法和长效机制研究

高中

5

黎莉

民办南模

思想政治课渗透十九大精神的研究

高中

6

胡敏

南洋中心

高中生青春期家庭教育指导的案例研究


7

徐浩轩

康外实中

初中教材中鲁迅小说德育要素的戏剧教学探索

初中

8

王聪

康外实中

多动症儿童教育问题的个案研究

初中

9

陈颖

康外实中

利用合理安排座位,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初中

10

马晓婕

师三实验

初中班主任对校内同伴交往行为的研究

初中

11

施啸琳

梅园中学

初中生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

12

俞仕国

南洋初中

家校沟通实效性的案例研究

初中

13

施秀梦

南洋初中

关于少先队员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初中

14

周小平

园南中学

阅读习惯在中队建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

15

金莹

南洋初中

初中后进生的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初中

16

夏恬

南洋初中

初中后进生的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初中

17

岑路

宛平中学

初中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实证研究

初中

18

石茵

位育实验

六年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实验研究

一贯制

19

戴玮

市四中学

网络时代对中学生心理需求的影响

初中

20

司韵韵

园南中学

以“智囊团”形式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

初中

21

陈洁

长二小学

有效的家校沟通对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小学

22

秦莉

长二小学

培养小学班干部自主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小学

23

黄智慧

逸夫小学

“拒绝敏感性”对于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与作用

小学

24

杨咏梅

教科实小

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提升班级文化内涵的实践研究

小学

25

周秀敏

上师大一附小

以荣誉评价为节点的仪式教育课程化研究

小学

26

邓慧超

康宁小学

学校科技特色活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

27

金阳

康宁小学

班级精致化管理模式初探——以K小学三年级某班为例

小学

28

许婷君

师三实验

以学校活动为载体提升班级凝聚力,形成班级德育闭环的实践研究

小学

29

陈萌凌

教科实小

Web2.0视角下小学班集体微信群家校沟通策略初探

小学

30

曾佩玲

徐实验小学

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家校社联合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

小学

31

史红

上实附小

家校合作视角下培养小学生劳动能力的实践研究

小学

32

陆培贤

一中心小学

建构家庭教育课程,开展家庭教育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小学

33

殷维

星辰幼儿园

幼儿园大型家教指导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幼儿园

34

陆谐

科技逸夫幼儿园

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家长主体作用发挥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

35

龚文姬

望德幼儿园

幼儿园家长进课堂的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

幼儿园

36

金青莲

长桥第三幼儿园

运用交互APP软件中班级动态版块促进小班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

37

朱勤

襄阳南路第一幼儿园

激活家长资源,优化幼儿园家长学校课程建设

幼儿园

38

顾晓静

星辰幼儿园

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现状及问题研究

幼儿园

39

蒋婍萱

梅陇幼儿园

大班幼儿依赖性行为的家庭教育策略研究

幼儿园

40

万蔚蕴

盛华幼儿园

现代幼儿园家委会组织与管理的研究

幼儿园

41

唐培红

盛华幼儿园

幼儿园运用网络媒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