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并创新校本研修模式,近日,徐汇实验小学举办了一场以“提升思维品质,赋能研修新篇”为主题的教学座谈会。此次座谈会汇聚了多个学科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及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围绕着两大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本次活动,我们有幸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副主任王洁博士和徐汇区教育学院教科室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杨向谊老师出席。主题一:“从经验沉淀到思维跃迁——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校本研修经验提炼与示范路径”多位学科骨干教师就主题一分享了他们宝贵的教研经验和创新尝试。张凌燕老师作为学校教学教导,强调了跨学科大组教研的重要性。她还指出,教研应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确立契合每位教师需求的主题。数学教研组长吴琛麒老师以数学教研活动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促进深度学习。她提出,教研活动中的单向度对话限制了教师系统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语文教研组长汤洋静子老师总结了两点重要经验:一是教研主题要超越点状设计转向策略提炼;二是组织教研讨论时,要从个体发言迈向思辨共创。英语教研组长方芳老师强调在未来的英语研修活动中老师们应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对英语学习活动观核心概念的深入解读。美术组顾圣裔老师分享了自己项目化学习初次尝试的经历,从最初分头设计活动册,到意识到社会化学习注重自主探究,重新设计后显著提升了学生参与度。主题二:“从行为模仿到思维提升——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课堂实践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新样态”进行分享交流。
我校的青年教师们就主题二展开了交流。陈雷老师通过“乐在田野”项目化课程,摒弃对“结果成功”的过度追求,转而聚焦“试错反思”,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与问题解决的迁移能力。周凯依老师作为数学备课组长,立足学科本质,重构教材单元,打破单课知识点局限,构建知识网络,开发可视化操作流程图,帮助学生建立逻辑认知框架。张怡卓老师打造劳动技能习得的思维链,在“择菜”课程中提炼核心问题,构建三阶思维路径,将安全规范转化为可操作的思维指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专家点评:深化教研内涵,助力教师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副主任王洁博士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点评。她表示,此次活动展现了教师们从经验积累到系统思考的转变,体现了教研活动对教师思维品质提升的重要作用。
徐汇区教育学院教科室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杨向谊也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教研活动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焦轶萍校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此次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她强调,未来的教研工作将继续通过创新的教研方式和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助力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思维品质。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不断求索的教师团队形象,他们的努力将无疑为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教育体验。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样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