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让青年教师在“模”(模仿)课和“磨”(打磨)课中成长

作者(来源):徐汇实验小学 顾逸欣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永恒的旋律。而对于职初期教师居多的徐汇实验小学来说,如何通过规范、有效的校本教研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是学校各学科组目前在研究的主题。近日,学校语文大组在张黎敏老师的带领下,以《让青年教师在“模”(模仿)课和“磨”(打磨)课中成长》为研究项目开展了学科实践研究。4月14日,学校邀请区教研员闵晓立老师来到学校,以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研究内容围绕项目主题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听课、评课两部分组成。一年级的沈丹老师执教了《唐老鸭新传》一课,二年级的汤洋静子老师执教了《掌声》一课。两位老师都是教龄不足5年的职初期教师。课前,两位教师在备课组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和师傅的悉心指导下精心备课,反复修改教案,做好充分的预设,为成功展示研究课奠定了基础。课堂上,她们立足学生实际,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关注课堂的即时生成,使课堂师生的互动体现了教与学的指导过程,两堂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后研讨中,闵老师首先对我校的教研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谈到:学校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动了很多脑筋,语文组对教学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思考上,更是有方法、有行动。而后,闵老师与语文教师们就课堂上的生成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即如何处理好“识字教学”与“阅读”之间的关系;低年段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并对教案做了进一步地完善。针对低年级如何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效融合,闵老师还指出:低年级的阅读过程必经四个过程,即借助拼音读句子、读准字音、读懂句子、独处重点句段语气,因此,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读文章,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读同一类的文章,教会学生读的方法。

最后,焦校长也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评价,她认为这是一次规范、有效的教研活动,并指出:语文教学切不可急功近利,课堂上不能只是教授语文知识点,更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文、如何思考,要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做现在,想长远”这才是语文教师要做到。

这次教研活动,带给大家收获,更带给来思考,让大家明确了以后的教学之路该如何走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次培训后,两位教师将听取的意见进行梳理,再次修改教案,并在组内继续进行“磨课”。相信,未来,这些年轻的老师们会有很大的进步!

供稿人:顾逸欣

摄影:陈钱刚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