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语文大组活动——厦门教研学习收获反馈

作者(来源):徐汇实验小学 王依婷    

20141110日,我校语文大组开展了教研活动。本次教研就厦门一行外访学习活动做了反馈,由张黎敏老师主持,肖燕老师担任主讲。肖老师认为语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获得提高。语文知识的概念在本次外访学习中得到了深化。语文知识指的是语用规则、应用技能、写作技法、文化常识等等。这些语文知识只有在语文实践体验中才能获得。字词句段的练习不仅是机械化的操练,也是让学生习得语文知识的实践途径。

语言实践在语文课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分组研读并不是让孩子为读而读,而是有目的有方法地去读。散点式的朗读反馈并不能达到沉浸文本的效果。如果给出特定的阅读目标,指导方法,效果也会大大不同。师生一起研读是老师手把手教学生阅读方法的过程。例如抛出问题:那些句子写出了特点?这是给出阅读时思考的指向。用句子填空的方式来回答则是训练学生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当零散的句子连城段落,体现出总分结构和内容的层次,这又达到了段落表达的训练效果。有梯度的训练是帮助学生有效习得的好方法。我们在教语文课时,关键是考虑让学生获得什么,而不是单纯地给学生灌输概念。

在语文课上,老师要让学生理解,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学习。语文课的课堂语言应该是通俗易懂的,精要简明的。我们老师要把最切合最实用的方法教给孩子。在新课教学中及时迁徙运用学生曾经学过的语文知识,帮助他们举三反一再举一反三,滚雪球式地吸收知识,习得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认知模式。所以语文课文要当成文章来教,一篇文章是一类文章的代表。王林琳老师的《桂林山水》从题目切入,定位为写景题材的文章。她让学生将这篇新课文和曾经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和《黄山奇石》这两篇写景课文比较,仔细读认真想。从异同点的角度出发,提炼出写景文的共通特点,同时又让学生找到了这篇课文的亮点——引用名言的开头方法。这是充分关注文本,调动迁移思维引发学生自我生成的好例子。这些学习策略都是需要语文老师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慢慢习得的,其中包括对已有学习经历和学习方式的迁移,问题意识,整体把握文章的逻辑思维,带着思考任务阅读文本等等。老师要有类化文本的意识,学生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而从阅读理解到写作教学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在教课文的时候,阅读理解和写作指导是互相结合的。例如谢老师《白鹅》一课就是同课异构法的典型范例。同样是从审题切入,谢老师让学生先抛开课本构思自己的《白鹅》作文,再用自己写的内容和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师生共同研读,归纳出《白鹅》课文的内容要点和写作特点。从中找到关键词和质疑点,指向作者丰子恺的情感态度:丰子恺喜欢白鹅,因为高傲所以喜欢。然后从作者的写作内容切入,让学生了解选材对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学习如何筛选材料,调整表达重点。

臧老师也做了相应补充:在高段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思维的训练是不可少的。质疑能力,迁移思维和表达逻辑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训练点。

真正的语文课堂是关注学生的习得,扎实于文本,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乐趣,有所长进。

最后张老师做了总结,并以《扬州茶馆》课文为例给即将参加“乐学杯”比赛的青年老师们点拨迷津。有效阅读是帮助学生解决这样三个问题:作者说了什么?想说什么?怎么说的?从审题切入十分关键,直接涉及到内容要点或情感指向。第一层次是要解决内容理解的问题。然后通过朗读,圈划,比较,质疑,思考,讨论,归纳,记录等各种实践体验来让学生感受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体悟文中的“语文味”。

本次的教研活动让大家受益匪浅。有效的语文课堂不需要过度华丽的教态表演,也不需要过多的讲述,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用恰当的策略亲身体验语言的魅力,切实点拨,因材施教,才能回归语文教学纯正朴素的原点——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体悟,自如表达。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