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师节后,我们回首,我们期待……

作者(来源):[暂无]    

九月教师节方过,师道精神细水长流。徐实验的老师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辛勤耕耘,在点滴中呵护每一颗稚嫩的求学之心,在实践教育理念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崇高的教育理想。在孩子们的欢笑背后,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悉心付出……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品格。良好的习惯是从每一个细节的关注和不厌其烦地打磨中养成起来的。”——孙晶老师

孙晶老师虽然是我校的一位青年数学教师,却是组内不可小觑的中坚力量。入职三年来,她工作认真努力,跟着带教师傅王燕老师和前辈们勤学苦练,在教学上获得教研员和同行的高度认可。她还参加了20162017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前往英国学校教学数学。她执教的班级不仅学习成绩好,习惯也非常好。她担任班主任期间,班里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同学之间热情友善,和乐融融的集体还让一位先天身体行动不便的同学倍感温暖。孙老师从不抱怨,总是踏踏实实地“做教育”:她的眼里从来不是只有成绩,而是把对于学生更重要的习惯养成和人格塑造放在心间。品行修养与启迪智慧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正因心中有爱,眼里才有学生。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让班级逐渐成为一个分工明确的小社会让每个孩子都发光!”——朱颖琛老师

朱颖琛老师是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小朱老师自己还没有成家,却已经挑起一个班级的大梁,成了四十三个娃娃的 “妈妈”。因为没有经验,她向前辈们虚心求教,积极思考,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力求在原来的水平上不断进步。短短三年,朱老师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班主任:她努力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让每个孩子在班里站稳“发挥能量”的小岗位。她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班级的小主人,都能绽放自信的光芒,而学生的成长就是最好的证明,她的辛勤付出也得到家长们的高度认可与赞扬。朱老师还担任了所在年级的语文备课组组长,在师傅张黎敏老师的指点下,勤思勉学,在区青年教师研修小组中表现活跃,在学科教学和教研方面都获得了飞速成长。还学生一个自主的家,让每个人都得以成长。她和孩子们一起突破自我,化茧成蝶。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周凌娟

周凌娟老师加入徐实验大家庭已经三年了,而她为学生的付出却不能用时间来衡量。周老师新接的班不是从一年级开始的,班里学生对她都不熟悉,孩子们对老班主任都是一腔怀念,学生家长也对新班主任不了解,那时,大家都对“新状态”抱着一丝丝的不确定。就在这样的起点上,周老师用自己的爱心与真诚赢得了学生的敬爱与家长的高度认同。每天放学时分,她的教室里依然亮着灯。接受辅导的学生在老师日积月累的关怀下有了长足的进步,还有几个“小调皮”,在周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下也越来越有学习兴趣了。每次小朋友犯了错误,周老师都格外耐心,她用理智的思考代替当下一时的冲动情绪,因为她清楚地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记住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因此,周老师处理问题都是对事不对人的。她用关爱灌溉孩子的心田,换来的是孩子们的进步与爸爸妈妈们的一致信任。

 

“一个好班主任首先要热爱孩子,要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名好学生,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肖燕老师

肖燕老师总是用“美”感染着自己的学生:一进教室,她的端庄气质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里,她的语言优美,让学生闻之悦耳;课余时,她热爱阅读,用深厚的文化底蕴美令孩子们深深折服。她曾经教学的班集体荣获徐汇区优秀中队称号,班里具有浓浓的文化氛围,孩子们都像肖老师一样热爱阅读,热爱中国文化。带完五年级毕业班,肖老师又接手一个新班级,面对一年级的小娃娃们,她也用自己最灿烂的笑容、最生动的教学语言、最美的身姿给孩子们鼓励和示范。肖老师还为小朋友们搭建平台,在主题班会上,让每个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梦想,展示自己追求梦想时付出努力的过程。她为孩子们搭建了最明亮的舞台,让他们展示最美的自己。这份呵护给孩子们埋下童年最美好的种子,未来,他们会绽放精彩。肖老师用教育的智慧开辟出一方润土,“时光不语,静候花开。”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家校共同体的建设形成了教育的合力,在班级新型共管制度的建设中,学生、教师、家长都在共同和谐发展。”——沈韶华老师

沈韶华老师所带的班级不仅学生能力强,家长们也非常团结。沈老师的班级教室总是明净敞亮,然而她可能并不在教室里,是几个小干部在有序地组织同学们打扫卫生。和其他班级一样,沈老师的班里也有个别需要更多关心和帮助的“小调皮”。沈老师调动了全班学生的智慧一路帮他茁壮成长。同学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老师的智慧引导下,不仅接受帮助的学生逐渐进步成长起来,帮助他的同学也受益匪浅。“小老师”们个个有模有样的,在尝试帮助同伴的过程中增强了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特别能干。不仅如此,沈老师还动员了班级学生家长,一同参与班级建设。由于沈老师日常频繁的家校沟通和扎扎实实的专业素养,爸爸妈妈们对老师打从心底产生了绝对的信任。不但家校合作默契,而且家长之间也结成了强而有力的教育联盟。教育的合力无限大,最终受益的就是孩子。沈老师创建了一个健康的教育生态圈,让班集体充满正能量。她也获得了徐汇区优秀中队辅导员的称号。

 

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应该体现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心灵的塑造更为重要!”——何芝芬老师

  何芝芬老师带的班级里,学生特别乖巧:有的孩子会体谅老师,下课主动关心班级卫生;有的孩子会提醒身边的小伙伴尽快改正小错误;有的孩子会悄悄地给班里的盆栽浇水……虽然小朋友们年龄不大,但能做的事倒真不少。每当看到这么懂事的孩子我们都忍不住夸上一夸。孩子们看到自己得到大家的赞美,收获满满的喜悦。这背后可都有何老师的一份功劳。何老师说话时总是弯下腰,和小朋友眼对眼,心对心。孩子们都喜欢听何老师上课,因为她从不戴有色眼镜,对每一个孩子都给予公平的机会和最真诚的鼓励。这位荣获“上海市金爱心奖”的班主任老师,就这样如同和煦的春风一般,润物细无声地教养着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并得到他们深深的爱戴。因为在何老师的眼里,他们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每个人都那么可爱。

 

“做平平凡凡的事,把平平凡凡的事做好。教师这份平凡的工作,让我始终幸福着并快乐着。点亮童心,点亮智慧,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是我每天努力的目标!” ——曾佩玲老师

曾佩玲老师以其优秀的师德与敬业精神荣获“上海市金爱心奖”。她带的班级特别“有爱”:教室里的一隅一角都布置得充满温情,那是家长、学生与老师的共同杰作;学生们组成志愿小队用课余时间打扫学校的开心屋,那是校园里靓丽的风景线;假期里雏鹰小队组织采访作家、看话剧、开展“小小长征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那是走出校门的鲜亮红领巾……曾老师班里的学生爱心满怀,是因为曾老师的言传身教。曾老师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她希望更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内心,就利用课余时间,毅然走入国家二级心理师咨询师的课堂,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最终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她积极与孩子的家长沟通,甚至多次家访,争取家长的协助,帮助学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她会亲自烘烤小点心给孩子们当奖品,用爱滋养孩子们的精神花园。曾老师孜孜不倦地学习,悉心关爱着学生,全心热爱着教育事业,她用自己的成长引领学生的成长,用自己的爱教学生学会爱。正因身正为范,才能立德树人。

 

结语:

一年教师节虽然又过去了,但老师们却任重而道远。徐汇实验小学这个大家庭里还有许许多多好老师,他们在平凡的点滴间,把教育精神恒久传承:潜心学习,细心管理,真心沟通,爱心育人……我们将与孩子恒心相伴,描绘精彩的未来。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