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暑期学校全面大修,徐汇实验小学在2021年6月28日至6月30日开展了主题为“指向核心素养培育 提升教师关键能力”的校本培训。
“砥砺十年 奠基未来”
2021年6月28日早上九点整,徐汇实验小学的老师们聚集在四楼乐乐剧场。焦校长为大家回顾了我校十年发展历程,主题为“砥砺十年 奠基未来”,共分为五大板块:“小水滴成长记”、“区域规划 呼唤均衡”、“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勠力同心 奋楫同行”、“行而不缀 未来可期”。
学校的前身是上海耐火材料工厂。为满足区域发展需求,解决徐汇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徐汇实验小学依托滨江开发诞生了。为了方便周围居民区学生入学,徐汇实验小学与中海瀛台二期同步建造,于2011年初,由百年老校汇师小学委托管理。第一任校长朱蓉芬和办学顾问汪耀鸿校长带领九位老师开荒保洁,开启了艰难的办学征程。焦校长给大家浏览了当年学校初建时的环境照片,分享了汪校长回忆中的小故事,供大家饮水思源。最初的九人教师团队,人人身兼数职,撑起了徐实验的精神骨架。在汇师小学的委托管理下,学校围绕“高品质”的发展定位,确立了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从学校管理制度到师资队伍建设再到教育教学研究,徐实验蹒跚起步,规范先行,越走越稳。为了让徐实验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按照教育局“高开高走”的要求,学校开展了“晨练一二三”体育活动研究,结合传统节日和艺体修养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焦校长特意展示了相关照片,与我们一起回顾了首届开学典礼、首次家长开放日、首次队风纪展示、首次“六一节”活动、首次科技节、首次美术节、首届毕业典礼……
从2016年起,学校进入了独立稳定的发展期,凸显了“环境育人”的理念,打造了“品质”教师,以“五乐”作为学生培养目标,聚焦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让学校成为学生适切发展的乐园。在这段期间,学校倡导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实施六个育人措施,聚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进行了扎实的实践研究。我们还回顾了十年奋斗积累下来的累累硕果以及社会反响,十年发展的大事记,预览了新校舍环境照片等等。
十年春秋十年歌。徐实验人胸怀对未来的远大志向,怀揣对未来的美好梦想,将继续坚持努力,不断奔跑,勇往直前。
“以德立身 以德立学 以德施教”
接着,肖燕老师主持了第二个专场——2021年徐实验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之教育论坛,主题为“以德立身 以德立学 以德施教”。论坛中,几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总结收获,吸取教训,提炼经验。
陆旖旎老师以“心育加法 用爱守候”为题,讲述了自己担任班主任的时间里与学生的相处以及教育特殊学生的小故事。作为年轻的班主任,她用爱心呵护学生,用耐心守候学生,以虚心求教前辈,充分展现了育人的责任心。江春丽老师以“用心用爱,助力学生成长”为题,讲述了刚做一年级班主任的心路历程,把自己与特殊学生磨合的过程以及学生的进步和点滴变化一一记录,传递师爱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师德在孩子成长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徐陈裔老师以“通过艺术活动进行德育的实践探索”为题,将自己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建立通往学生内心的桥梁这一过程分享出来,还介绍了一些自己使用过的德育方法,例如通过设立短时间目标、游戏环节奖励等等在周而复始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孩子对自我的要求,借助戏剧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教育特殊学生等等。她从教育的同理心出发,寻找德育渗透艺术学科的突破口,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论坛会后,全体老师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分头进行关于师德师风的讨论,反思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在小组讨论中梳理出了师德负面问题清单。
“基于单元设计 聚焦课堂实践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
2021年6月28日下午一点,徐汇实验小学校本培训的教学主题专场围绕主题“基于单元设计 聚焦课堂实践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进行备课组主题研修总结以及优秀备课组颁奖仪式。
首先,陈校长通过照片为大家回顾了本年度十八个备课组的主题研修活动展示。学校按照四个维度,八个标准,同时考量到区域辐射作用,教师的教学状态和教学效果,从中评选出了优秀备课组。
会上,陈校长总结了备课组研修活动的规范,比如每次备课组教研有计划有总结,按照计划安排内容,教研有序开展等等。在教研常规维度,陈校长以美术组、体育组和二年级英语组为例,呈现了怎样的备课组教研计划是具体明确的,并对教研计划提出要求:聚焦问题、主题鲜明是有效教研的前提。陈校长又以三年级语文备课组和自然组为例,解析了有效总结和梳理提炼的情况。随后,陈校长以一年级语文组、四年级语文组和五年级英语组为例,从计划与内容的匹配度、过程板块的清晰性和记录的条理性展现了备课组教研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接着,陈校长以五年级数学组为例解释了如何围绕同一主题深入开展连续性教研活动的方式。之后,陈校长以主题研修的维度与老师们具体沟通了评价标准,以组长引领与合作研修两方面作为考量,为老师们提炼了有效开展单元设计的主题研修路径,强调研修的切入口应小而实,研究应立足课堂实践,主题指向更清晰,这能提升备课组研修的效率。最后,从研修路径的角度出发,陈校长以二、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四年级数学组、自然学科组为例展示了优化主题研修路径的方式,并对各个备课组的研修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会末,陈校长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常规工作不松懈,讲规范,高要求,做扎实,组内及时互查提醒;主题研修求实效,多学习,勤思考,破难题,加强对主题问题的学习与思考;在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与讨论;组长作用要提升,靠团结,会组织,能引领,与组员共同精进。
反馈结束后,张凌燕老师和曾佩玲老师为荣获优秀备课组称号的团队和单次活动展示出色的团队颁奖。恭喜三年级语文组、五年级数学组、五年级英语组、自然组荣获优秀备课组称号;恭喜一年级语文组、三年级数学组、四年级数学组、一年级英语组荣获主题研修活动展示优秀组织奖。
“智慧共享 携手共进”
颁奖仪式后,张凌燕老师以“智慧共享 携手共进”为题向大家汇报了建校以来教研组及备课组建设工作的情况。
十年来,在教学方面,学校建立了基本制度保障教学质量,“三维一体”构建立体培训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高要求和教师的发展需求。通过研修内容主题化,以区域教改重点为抓手,我校教研不断增效。例如单元教学设计,就是由语数英学科组试点研究先行,再全面铺开进行的。综合学科组则分合相融,求同存异,同样达到了提升教研效率的效果。明确单元内容,分析教学要素,编制目标,课堂实施,最后反思改进的研修路径逐步形成,研修成果也不断可视化,以教学手册、表格式教案、命题作业、学科素养培养细则和学习习惯序列等形式扩大影响辐射。
我校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搭建了各种评比平台,鼓励老师们交流展示,及时推广研究路径和研修方法,促进跨学科、跨年段的互相碰撞与学习。备课组的研修过程也从铺垫热身,主题讨论到后续跟进逐步成熟优化。优秀备课组的评选,“乐学杯”等评比活动不仅是良好的互学机会,同时也是教师个体深化思考和磨炼成长的好契机。多年以来,研修成效显著:老师们不仅形成了整体设计教学的意识,评价更多维度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反思能力也逐步向纵深发展,教师队伍整体得到了发展,斩获了各个奖项。这些都说明我们坚定信心,脚踏实地,真正转变了教学理念,促使教学行为转变,就能提升教学质量,就会让学生学有所获。
之后,汤洋静子老师以语文教研组建设为例,与大家分享了教研发展的历程和研修成果。从教学目标的研制到聚焦教学活动的设计,从任务驱动联合组团攻坚到集体讨论后自我修正达成共识,从听取专家指导到自主思考打磨,从模仿到实践后进一步调整,从基于问题的个体实践到集体深入研究,从提炼共性难题到借助集体力量讨论反思最后解决问题......语文学科组的研修路径逐步清晰,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步展开更扎实的研究,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最后,分享会以五年级数学组的主题研修活动视频片段做结。老师们通过视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研修讨论中呈现的提炼梳理、纵向比较、数据分析、反思问题、对照评估等研讨形式。这都反应出我校老师充分深入的思考和高质量的思维活动,能够找到值得研究的教学难点充分讨论和碰撞,真实的探讨过程和思维碰撞都非常有借鉴价值。
会末,陈校长强调:评比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交流和进步,助力个人专业发展,带动团队发展,最终实现教学增效。
2021年6月29日上午,各学科教研组根据本学期作业检查情况、主题研修情况和期末考查情况都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推进项目化学习 激发学习内驱力”
2021年6月29日下午一点整,我校诚邀教科院普教所的吴宇玉老师为大家进行了一次有关项目化学习的讲座。
吴老师就“什么是项目化学习”“为什么要做项目化学习”和“项目化学习可以怎么做”这三个问题为大家做了详细的阐述。项目化学习的要素是真实情境、驱动性问题、挑战性任务和有创意的成果。即基于真实的生活问题或社会问题,聚焦解决主问题的任务,分解出具有挑战性的子任务,最终指导学生完成一个有创意的成果。在创设真实情境时,通过模拟相对真实的情境比纯真实情境更有落实的可行性。项目中的驱动性问题要有趣,能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又有适度的挑战性,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关联。所以,项目化学习的开展需要老师们去重新理解和构建各类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课堂设计与教学评价实施的变革。在落实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从操作上来看需要一个高结构模板,注重合作,同时以成果为导向,全程跟进评价。
随后,吴老师解析了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虽然项目化学习是一个难以量化评价效果的一种教学新模式,但项目化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可以撬动学生对学习的全新理解,促生孩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激发持续学习和探究的热情。所以,要保证项目化学习真正落地,就要立足于学科,基于课标,指向孩子核心素养的培育。
接着,吴老师介绍了项目化学习落实的方法。从横向看,项目可以分为活动项目、学科项目和跨学科项目;从纵向看,可以通过一个案例解析出落实步骤。活动项目相对容易改造,可以作为入门级的项目。吴老师举了许多例子来解释活动项目,比如垃圾分类、传统节日、屋顶花园、职业规划等等。通过给原有的校本活动套上项目化学习的结构模板,可以形成项目化学习的雏形。吴老师以传统节日和体育节为例,解析了如何从一般活动转化成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同时将二者的区别清楚地显示出来。项目化学习是处于拟真情境中,会生成许多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能仅凭查阅资料的方式轻松解答。比如为什么现代人要过传统节日?如何向外国人宣传推广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如何设计一个受欢迎的体育游戏?等等。学科项目化与活动项目相比,更关注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和巩固学科核心知识或锤炼核心能力,要基于课标的学科目标与要求去设计。吴老师展示了一个数学项目“设计二年级同学去迪士尼秋游的一份攻略”,这一项目涉及到一二年级学段的数学课标,可以对应相关知识、能力和数学方法,比如对事物分类,认识形象化的统计图,学会收集数据和记录数据等等。最终,学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完成这项任务,会自主运用学科知识,促进方法、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能力,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更高阶的是跨学科项目,这是以某个学科为主,涉及不同学科的项目形式,需要学生学习运用不同学科的核心知识概念综合解决一个复杂问题,让学生形成新的理解,重构原有知识。吴老师以“救救北极熊”项目为例进行了解析。这个项目以自然学科为主,结合语文和美术学科,涉及科学探究,语言提炼与表达,美术设计与审美,所以各学科承担了不同的教学任务。吴老师还从纵向思维的角度讲解了项目化实施展开的脉络:提出驱动性问题,分解出子问题,搭建学习支架,预设成果情况,匹配相应评价,进行反思。讲座后,我校多位老师参与现场互动,分别提出了疑惑,吴老师一一予以了回复,做出了解答。
吴老师强调,无论怎么改变教学理念,作为教师,我们初心不改,应在教育改革的路途上生发探究教育真谛的诚意和勇气。这一教育信念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准确选择入项事件类型 切实提升解决问题意愿”
6月30日早上九点,徐汇实验小学项目化学习核心团队与大家分享了我校项目化学习推进的情况,由陈钱刚老师主持。
开场,我们收看了由蒋老师制作的数字故事,大致了解了学校项目化学习开展的历程。核心组老师们通过理论学习,向兄弟学校请教,讨论梳理,深入实践来探索方法。
接着,肖燕老师代表小组为大家介绍“小乐乐节粮进行时”的活动项目。项目确立的背景是少先队员们发现的午餐食物浪费的现象。基于这一实际待解决的问题确定驱动性任务,制定节粮方案,希望同学们通过发现问题,设想办法,解决问题等步骤锻炼高阶思维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期间,老师借助阅读资源,组织思辨探讨,设置探究支架,明确项目任务单,引导调查分析等步骤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分工,数据调研,实地考察,劳动实践来进行节粮方案的研制,最终以小小发布会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成果包括设计营养食谱等丰富的形式。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经历了把想法转化为可行方案,走出了实现解决问题的路径,不仅提升了节约意识,还发展了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学会了合作,增长了自信。
接着,慕思钰老师介绍了“小乐乐节粮进行时”的项目入项课。首先,老师巧用阅读和视频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节约。然后,老师借助现象照片和拟人化的视频《被丢弃的食物的哭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探求的好奇心。接下来,提出驱动型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分析午餐粮食浪费的原因。随后,老师进行原因归类,梳理路径,借助流程图这一支架帮助学生得出设想方案的思路,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前整体构想与计划的习惯。
第二个校本项目名为“空间大师”,由孙晶老师介绍。本项目基于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体育器材堆放凌乱。本项目在五年级推进,提出本质问题“什么是合理收纳”,解决“帮助学校合理收纳体育器材”的现实问题。项目通过测量计算,方案设计,方案美化,竞标会这几个阶段推进。在入项课上,老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现象,明确主要任务。学生需运用数学测量方法了解器材室及器材的大小,通过头脑风暴设计合理收纳摆放器材的方案。展示成果则是以竞标会的形式呈现,所以还涉及方案的美化。老师以任务单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各个阶段分解复杂问题。每一步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老师们都在不断的反思与调整中反复打磨和设计教学。
最后,刘祎慧老师介绍了“空间大师”项目的入项课。老师创设了两轮竞速游戏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拿取器材的不便,初步思考如何能更便利地拿取器材的策略。游戏后,在讨论结果的过程中,同学们思考出通过合理化收纳的策略提高拿取速度。在现实需求的驱动下,同学们得到驱动性问题:帮助学校合理收纳体育器材。介绍后,刘老师播放了入项课视频片段让老师们直观地感知到学生从实际需求中生发学习驱动力的过程。选择真实体验情境,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就能提升解决问题的意愿。刘老师用第二个视频展现了老师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充分讨论来分析解决问题,思考已拥有什么,要获取什么信息,最后要达到什么效果。过程中,老师以问题引导、学习任务单、梳理提炼等方式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和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通过制定项目公约和任务流程单,同学们锻炼了高阶思维,学会了团结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完分享,老师们深受启发,在分享会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教育是为人的发展铺路的。虽然项目化学习的推进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我们希望学习真正在学生身上发生。作为教师,我们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更深入地思考学习这件事,相信我们会走出更坚定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