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钻研解困惑 实践出真知

作者(来源):徐汇实验小学 肖燕 王依婷    

 

为帮助我校推进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12月19日下午,全体教师汇聚一起,聆听了由徐汇区教育学院教育教学名师、特级教师杨向谊老师做的《关于教科研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专题知识讲座。

    会上,杨老师以《关于教科研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为题,围绕科研课题的要义,如何选择科研课题,如何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等内容为老师们做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会上,杨老师娓娓道来,其幽默的语言、对科研的独到见解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深深思考,为老师们送上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文化大餐。

讲座刚开始,杨老师为我们推翻了旧有的“科研”概念——科研不一定等于高深理论知识的堆砌,其成果也不一定是一篇框架理论式的论文。教育科研的出发点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其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好的教育科研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通俗而言就是能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育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这让老师们觉得耳目一新,一改之前对课题研究活动的刻板印象,“科研”从“麻烦”变成了“引路门”。

引起大家的兴趣后,杨老师通过对教育科研的重新定义进入主题——怎样选题。教育教学活动是科研的研究对象,如何找到困惑,并通过实证方法发现并总结规律,找出解决困惑的方法是最关键的。所以选题就是“找问题”的过程。杨老师告诉大家,选题时一定要契合实际,发现“真实的困惑”,切入口要小,这样的研究才会持久,更能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好课题就是成功的一半,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清晰的实践研究过程,具体的实例或操作步骤,如果能有独到的主张则更胜一筹。成一家之言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捕捉现象、关注焦点问题、追踪分析原因,最后整理归纳反思求证,再提炼成文,这就是一次完整的科研活动。一线教师其实有很多课题可以研究,只要细心观察,多角度思考,就能拟定出有质量的课题。讲座中,杨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思考角度:如反思教育疑难、挖掘成功经验、捕捉学习交流中的支撑点、在课改中找热点、发现特有资源中的固着点等等。杨老师还提到,要有新意并不一定是指“前无古人”的课题,只要有自己的想法,结合他人经验或在矛盾中产生的自我观点都属于“有新意的想法”。最后,杨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学习前沿教研文献的方便途径,提示我们要利用好网络资源,多多收集分析相关的论文著作,与学生、同事、专家多交流互动,时时记得自我反思,就能发现身边处处“有题可研”。

此次专题讲座的举办是我校全面推进教科研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们的科研意识,丰富了老师们的教科研理论知识,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素质,为下阶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究从身边起步,探索从细节开始,智慧由思考而来。”这句箴言让我们青年教师茅塞顿开,以前遥不可及的研究原来是如此贴近我们的实际工作。经过这次学习,大家对教科研工作更有信心了。好课题就藏在身边,等待我们擦亮心灵的眼睛来发现。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15号